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高新技术让“阳光”灿烂耀眼

2011-10-19 作者: 来源:

在江苏阳光集团科技大厦的8楼展厅里,各种荣誉奖杯琳琅满目,一块“国际标准化组织/纺织品技术委员会(ISO/TC38)国际秘书处”的牌子格外引人注意。

江苏阳光集团何以能在激烈的国际纺织业竞争中博得话语权?集团董事长陈丽芬的一席话消释了记者的好奇。“经过25年的自主创新,我们在绿色、环保、低碳新面料的研制中取得了丰硕成果,阳光集团成为引领纺织行业未来发展的排头兵。”

从名不见经传的乡镇企业起步,25年来,阳光集团逐步成为全球最大的毛纺生产企业和高档服装生产基地,先后通过了ISO9002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SA8000社会责任标准,获得“世界名牌”和“出口服装免检”荣誉,还是纺织行业中国家重点扶持的33家企业排头兵之一。今年上半年,阳光集团实现销售133.3亿元,利税10.7亿元,同比增幅分别达7.7%和12.3%。

绿色理念拓展创新境界

“进入国际市场的纺织品服装能否满足生态或‘绿色’要求是能否获得订单的先决条件,中国毛纺织业走生态发展之路是国际贸易竞争的需要。通过开发生态纺织品,阳光冲破了绿色非关税技术壁垒的束缚,达到合理利用资源的目的,避免了工业发展对环境造成的毁灭性破坏。”陈丽芬说。

阳光人自主开发的“可喷淋西服”让记者大开眼界。这款西服用澳大利亚美丽诺天然纤维制成,当其表面沾上酱油、食醋等各类污渍时,再无需添加任何洗涤剂,使用普通的淋浴水流冲洗几分钟就能将西服上的各类污渍完全去除,再晾挂3小时,无需熨烫,又能重新穿着,而且笔挺依旧。这款西服不仅省掉了干洗衣物的麻烦,还降低了护理成本,更减少了因使用洗涤剂对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可喷淋西服”在面料结构、面料整理技术和服装整烫技术等三个方面实现创新,先后获得3项国家专利,还荣获2009年度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成功入选2010年度“国家火炬计划”项目。

这是阳光集团诸多绿色环保产品的代表。近年来,他们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进行环境绩效改进,全部采用绿色环保染料,实行清洁生产。该集团将污染预防战略持续应用于毛纺生产的全过程(包括从洗毛到成品加工),并与所有供应商、原料商签订《生态环保质量保证声明书》;针对毛纺用染化料的种类、结构组成及其工艺千差万别的现状,按染化料的化学组成、化学结构及生产工艺并考虑原料及其来源,对染料、助剂进行分类,确定检测项目,分别验证,有效地保证了所使用染化料的生态安全性。2005年,该集团还对集团内所有助剂、染料进行筛选,淘汰了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助剂和染料。不仅如此,阳光集团还自行研发生产了4种环保助剂。至2008年,由阳光集团生产的所有面料已全部符合欧盟环保要求。

因为执著的环保追求,通过一次次技术创新,阳光集团于2007年获得国际纺织品检测协会生态纺织品ECO标准证书;今年5月31日,阳光集团又通过了全球著名的质量和安全服务机构——天祥(Intertek)的检测评估。

每天开发50多个新面料

毛纺服装产业60%的利润来自于新产品。秉承“生产一代、开发一代、研制一代”的创新战略,迄今阳光集团共开发出20大类、5000多个品种的面料,保持着平均每天50多个新面料的研发能力,每年开发近2万种新面料。

阳光人深谙只有坚持创新才能增强企业竞争实力的精髓,通过持续地产品创新,产品结构从低端向高端转变,并多次有效避免了纺织行业低档次、雷同化的恶性竞争。阳光面料中的尖端产品还进入航空航天和军工领域。

面对原材料、劳动力成本上涨等现实挑战,企业如何告别以往的“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

陈丽芬的答案是:着眼研发,推动技术创新。阳光集团每年投入的研发费用不低于销售收入的4%,设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级技术中心、国家级毛纺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江苏省毛纺技术开发中心这“一站三中心”,加强对高支轻薄和功能性产品的开发。已先后针对纳米抗静电精毛纺产品生产技术、抗皱自洁舒适性精纺面料生产技术、羊毛织物易护理免烫整理技术、水洗面料整理技术等国际热点领域研究开发出功能型精纺面料。

“我们的‘一站三中心’常常打破传统原料配比,积极应用新材料、新技术,还大胆实施工艺创新,将毛、丝、棉等各种原料进行‘魔方’式组合,使产品不仅技术领先,还富有创意。迄今,阳光集团承担了39个国家科研项目的科研攻关,完成国家重点新产品项目26项,国家火炬项目16项,国家重点技术创新项目7项,国家863项目4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通过发展自主核心技术,累计申报各类专利311项,获授权专利170项。每一次核心技术的突破都促进了产品的升级换代,提高了产品的技术含量。”江苏阳光集团技术中心主任曹秀明侃侃而谈。

阳光集团还加快了技术装备的更新换代。近年来,他们每年都在国际纺机展上订购最先进的纺织机器设备,来该公司参观的业内同仁甚至说这里简直就是“国际纺织设备博览会”。

多层次多渠道构筑人才高地

企业得以成功的因素除了技术,更重要的是人。阳光集团以“广开门路引好人、不拘一格选好人、放手放胆用好人、培训实践提高人、激励发展留住人”为指导思想,建立了有效的育才、用才的激励机制,不断优化人才结构,构筑人才高地。

“在阳光集团工作,你有多大能力,集团就会给你多大舞台!”曹秀明说。这位1996年从中国纺织大学毕业后就一直在阳光集团工作的安徽籍员工,从当年的测试中心科员晋升到现在的技术中心主任,成为把握阳光集团精纺呢绒面料未来发展方向的决策者之一。

在曹秀明的成长经历中,记者看到了阳光集团用人方面的不拘一格。陈丽芬告诉记者,迄今阳光集团共引进各类大中专毕业生2500多名,高素质的人才比例达到18%。阳光集团拥有国家级专家1名、江苏省“333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工程”培养对象3名,形成了以国家级专家、博士为技术带头人的高素质人才梯队,为保持高水平的研发能力提供了保障。

为不断提升员工的专业水平,阳光集团投资办起了职工培训中心,每年还选派优秀职工出国进修1至2年,出国期间工资照发,学成后成为管理干部的后备力量。

为留住人才,阳光还努力提高员工福利,建起了“职工之家”;女职工的小孩可以免费入托企业托儿所;职工小孩入学由公司协调安排;为解决专业技术人才的住房问题,该公司为他们协调购买经济安置房;阳光集团还逐年提高员工工资,以进厂5年的一线员工为例,每人每年增加收入达8000元左右。

记者感言

从贴牌向名牌转变

李佳霖

世纪之交的一场谈判让阳光集团董事长陈丽芬很受刺激。当时,一个意大利客商振振有词地告诉她:“你们卖的是产品,可我们卖的是文化,能一样吗?”这句话令陈丽芬心里很不服气,当时的阳光集团正在为51个国家的100个品牌贴牌生产服装,包括阿玛尼、BOSS等奢侈品牌,85%的利润被品牌持有者和零售渠道拿走。她暗下决心,一定要创造属于自己的自主品牌,做出有文化的产品,让“阳光”灿烂耀眼。

意识决定行动,阳光集团开始了艰难的转型:从贴牌向名牌转变。从阳光的转型之路,我们可以看到,自主创新是企业打造品牌、提高竞争力的必要条件。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市场竞争愈演愈烈。通过改革创新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才能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在国际金融危机中,我国许多贴牌生产的企业由于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接不到国外订单,资金链、现金流断裂而宣告停产关门,而一些拥有自主品牌和创新能力的企业却有明显的免疫力,在风浪中脱颖而出。

阳光集团就是其中的佼佼者。现在阳光被国内600多家知名服装生产企业指定为面料生产商,先后被驻香港部队、人民大会堂、中国远洋运输公司、中国六大航空公司、海关总署等国家机关单位指定为职业装定点生产企业。阳光集团还推出“威尼帝”高档男装和“庞贝”高档职业装两大品牌,前者在全国开了30家专卖店,后者占市场份额40%。

在经营活动中主动按照品牌建设的规律去经营品牌,也是企业创名牌的关键环节。阳光集团在通过自主创新提升技术水平的同时,还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加强商标和知识产权的管理,以“新”创品牌,以“优”争品牌,以“法”保品牌。通过多年努力,阳光集团及其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已享有较高的声誉。阳光呢绒成为“中国名牌”、“中国世界名牌产品”,“阳光”(SUNSHINE)分别被国家工商总局、江苏省工商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江苏省著名商标”。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实现从贴牌到名牌的转变,企业需要一步一个台阶地把企业的技术水准、产品质量做上来,把员工的素质做上来,把企业口碑做上来,把企业知名度做上来,再加上政府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相信名牌定会水到渠成地形成。

(原载2011年10月19日《经济日报》第15版)



Copyright © 1986 - 2022 Jiangsu Sunshine Group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阳光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苏ICP备15018739号-2

苏公网安备 320281020005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