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阳光”转型 鼓点铿锵

2011-12-23 作者: 来源:

转型升级是企业发展永恒的主题。记者近日在阳光集团探访时发现,近年来,阳光集团通过坚持“标准化、品牌化、特色化、低碳化和产学研一体化”的生产经营理念和管理目标,促进企业全面转型升级,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成效。2007~2011年,阳光集团连续五年入围中国500强企业。今年1-11月,阳光集团实现销售240.66亿元,全年可望实现销售285亿元,上交税金12亿元,外贸出口4亿美元。

标准化:掌握国际话语权

所谓“一流公司做标准,二流公司做技术,三流公司做生产。”行业话语权的树立,同时体现在“标准话语权”的建立之上。历经25年的发展,阳光集团已经实现了由遵循标准向制订标准的完美跃升,牢牢把控着纺织行业国际标准的话语权。

在阳光集团科技大厦的8楼展厅里,各种荣誉奖杯琳琅满目,一块“国际标准化组织/纺织品技术委员会(ISO/TC38)国际秘书处”的牌子格外引人注意。记者了解到,自国际标准化组织/纺织品技术委员会(ISO/TC38)国际秘书处2007年正式落户阳光集团以来,该集团积极开展标准化工作,截至目前已成功培育6家企业(5家纺织企业)成为国际标准秘书处、分秘书处、工作组的承担单位,并在ISO网站上发布了197个文件,组织了45项国际标准项目投票,发表了10个ISO国际标准,完成了53项ISO标准复审,工作范围涵盖了与纺织品有关的所有技术内容,阳光集团由此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誉为中国企业参与国际标准的“黄埔军校”。

不仅如此,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毛精纺分技术委员会也由阳光集团承担。阳光集团制订的《半精纺毛织品》、《精粗梳交织毛织品》两项国家标准及《丝光防缩羊毛条》、《精梳丝毛织品》两项行业标准都已颁布实施。阳光集团还与有关单位联合申报了“国家纺织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承建了“标准与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和“先进纺织加工技术公共服务平台”两个子平台,该服务平台的建设,将促进纺织企业创新能力的快速提升。

目前,阳光共主持和参与国际、国家或行业标准达到37项,标志着阳光纺织产品的质量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品牌化:构筑战略大格局

25年的辛勤耕耘,阳光集团的精纺呢绒制造水平已处于无可争议的龙头地位;近年来,阳光集团凭借自主研发的各类新型面料与众多国际一线品牌的合作与代工成为中国民族企业以自主研发赶超世界先进技术的榜样和骄傲。每年为ARMANI、HUGO BOSS、BROOKS BROTHERS等几十个国际一线品牌提供面料,进而为其直接贴牌生产服装,成为国际著名品牌服装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

应当说,与国际一线品牌的深度合作,对提升阳光服装品牌的设计功力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阳光集团由此进入国际名牌的供应链,共同进行面料与服装款式的研发,同时低成本汲取国际一线品牌的管理经验,为阳光集团创造自身高档品牌做铺垫。

“我们过去为51个国家的100个品牌贴牌生产服装,只拿到15%的零售价”。集团董事长陈丽芬坦言,产业链高低区段的巨大落差,以无形之手推动着阳光的转型发展。“阳光一定要有属于自己的自主品牌,才能使企业持续发展。”

因为强烈的品牌意识,“阳光”商标早在1996年就在世界上14个发达国家进行了全类注册;2000年,“阳光”商标成为我国毛纺行业第一个中国驰名商标,成为国际商标注册马德里协定认定的保护商标。

“产品走高端,市场建终端”。在原有高档服装品牌“威尼帝”和“庞贝”职业装的基础上,阳光集团又成功推出了“阳光时尚”中高档商务时装,形成了三大服装品牌并驾齐驱的格局。今年9月,公司被评为“2011江苏省服装(家纺)自主品牌30强企业”。目前,“阳光时尚”已在京沪等一二线城市全面打开市场,开设了100多家专卖店。“阳光时尚”网上旗舰店也于今年正式上线运营。现在,“阳光时尚”正通过立足江苏省内及长三角地区,积极开拓东北、西南等地市场,继而向全国铺开,争取3年内将店铺发展到300家,5年内达到500家。从贴牌生产到品牌经营的跨越,使阳光的自主品牌在销售中占据了半壁江山。

在陈丽芬看来,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的竞争,已经从单纯的产品竞争,走向更高层次的风格竞争,乃至对生活方式解读与引领的竞争。真正的品牌企业,除了坚实的技术研发实力,同时应当具有娴熟的市场经验与成熟的品牌效应,以及培育与辐射一定的行业知名度与美誉度。阳光集团正在逐步实现着其打造“国际一流企业,国际一流品牌”的企业梦想。

特色化: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毛纺服装产业60%的利润来自于新产品。秉承“生产一代、开发一代、研制一代”的创新战略,迄今阳光集团共开发出20大类、5000多个品种的面料,保持着平均每天50多个新面料的研发能力,每年开发近2万种新面料。

阳光人深谙只有坚持创新才能增强企业竞争实力的精髓,通过持续地产品创新,产品结构从低端向高端转变,并多次有效避免了纺织行业低档次、雷同化的恶性竞争。阳光面料中的尖端产品还进入航空航天和军工领域。

面对原材料、劳动力成本上涨等现实挑战,企业如何告别以往的“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

陈丽芬的答案是:着眼研发,推动技术创新。阳光集团每年投入的研发费用不低于销售收入的4%,设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级技术中心、国家级毛纺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江苏省毛纺技术开发中心这“一站三中心”,加强对高支轻薄和功能性产品的开发。已先后针对纳米抗静电精毛纺产品生产技术、抗皱自洁舒适性精纺面料生产技术、羊毛织物易护理免烫整理技术、水洗面料整理技术等国际热点领域研究开发出功能型精纺面料。

“我们的‘一站三中心’常常打破传统原料配比,积极应用新材料、新技术,还大胆实施工艺创新,将毛、丝、棉等各种原料进行‘魔方’式组合,使产品不仅技术领先,还富有创意。迄今,阳光集团承担了39个国家科研项目的科研攻关,完成国家重点新产品项目26项,国家火炬项目16项,国家重点技术创新项目7项,国家863项目4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通过发展自主核心技术,累计申报各类专利311项,获授权专利170项。每一次核心技术的突破都促进了产品的升级换代,提高了产品的技术含量。”江苏阳光集团技术中心主任曹秀明侃侃而谈。

阳光集团还加快了技术装备的更新换代。近年来,他们每年都在国际纺机展上订购最先进的纺织机器设备,来该公司参观的业内同仁甚至说这里简直就是“国际纺织设备博览会”。

低碳化:绿色理念拓展创新境界

“进入国际市场的纺织品服装能否满足生态或‘绿色’要求是能否获得订单的先决条件,中国毛纺织业走生态发展之路是国际贸易竞争的需要。通过开发生态纺织品,阳光冲破了绿色非关税技术壁垒的束缚,达到合理利用资源的目的,避免了工业发展对环境造成的毁灭性破坏。”陈丽芬说。

阳光人自主开发的“可喷淋西服”让记者大开眼界。这款西服用澳大利亚美丽诺天然纤维制成,当其表面沾上酱油、食醋等各类污渍时,再无需添加任何洗涤剂,使用普通的淋浴水流冲洗几分钟就能将西服上的各类污渍完全去除,再晾挂3小时,无需熨烫,又能重新穿着,而且笔挺依旧。这款西服不仅省掉了干洗衣物的麻烦,还降低了护理成本,更减少了因使用洗涤剂对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可喷淋西服”在面料结构、面料整理技术和服装整烫技术等三个方面实现创新,先后获得3项国家专利,还荣获2009年度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成功入选2010年度“国家火炬计划”项目。

这是阳光集团诸多绿色环保产品的代表。近年来,他们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进行环境绩效改进,全部采用绿色环保染料,实行清洁生产。该集团将污染预防战略持续应用于毛纺生产的全过程(包括从洗毛到成品加工),并与所有供应商、原料商签订《生态环保质量保证声明书》;针对毛纺用染化料的种类、结构组成及其工艺千差万别的现状,按染化料的化学组成、化学结构及生产工艺并考虑原料及其来源,对染料、助剂进行分类,确定检测项目,分别验证,有效地保证了所使用染化料的生态安全性。2005年,该集团还对集团内所有助剂、染料进行筛选,淘汰了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助剂和染料。不仅如此,阳光集团还自行研发生产了4种环保助剂。至2008年,由阳光集团生产的所有面料已全部符合欧盟环保要求。

因为执著的环保追求,通过一次次技术创新,阳光集团于2007年获得国际纺织品检测协会生态纺织品ECO标准证书;今年5月31日,阳光集团又通过了全球著名的质量和安全服务机构——天祥(Intertek)的检测评估。

此外,阳光集团还在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运行的基础上,又引入六西格玛管理和卓越绩效管理,进一步强调精细化管理,对比产品质量、技术和标杆之间的差距,努力成为行业标杆。目前,纺织行业百米综合能耗是0.19~0.23吨标准煤,百米用水18~20吨,纺纱万锭用工是150人,在阳光集团百米综合能耗是0.052吨标准煤,百米用水8.6吨,纺纱万锭用工是103.5人,远远领先于业内同行,成为了行业标杆。

当前,国内外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出口方面,欧盟REACH法规以及欧美针对纺织品的“绿色认证”措施的实施,对我国纺织服装产品的质量提出的更高、更严格的要求,阳光集团无疑已成为了行业的一个榜样。

产学研一体化:以人为本构筑人才高地

企业得以成功的因素除了技术,更重要的是人。阳光集团以“广开门路引好人、不拘一格选好人、放手放胆用好人、培训实践提高人、激励发展留住人”为指导思想,建立了有效的育才、用才的激励机制,不断优化人才结构,构筑人才高地。

“在阳光集团工作,你有多大能力,集团就会给你多大舞台!”曹秀明说。这位1996年从中国纺织大学毕业后就一直在阳光集团工作的安徽籍员工,从当年的测试中心科员晋升到现在的技术中心主任,成为把握阳光集团精纺呢绒面料未来发展方向的决策者之一。

在曹秀明的成长经历中,记者看到了阳光集团用人方面的不拘一格。陈丽芬告诉记者,仅纺织服装产业,阳光集团近年来共引进大专以上人才3000多人,高素质人才占比达20%,拥有国家级专家1名、江苏省“333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工程”培养对象3名,形成了以国家级专家、博士为技术带头人的高素质人才梯队,为保持高水平的研发能力提供了保障。

为不断提升员工的专业水平,阳光集团投资办起了职工培训中心,每年还选派优秀职工出国进修1至2年,出国期间工资照发,学成后成为管理干部的后备力量。

为留住人才,阳光还努力提高员工福利,建起了“职工之家”;女职工的小孩可以免费入托企业托儿所;职工小孩入学由公司协调安排;为解决专业技术人才的住房问题,该公司为他们协调购买经济安置房;阳光集团还逐年提高员工工资,以进厂5年的一线员工为例,每人每年增加收入达8000元左右。目前,纺织服装一线工人工资分别达到3.5万到4万元。

(载2011年12月23日《无锡日报》B3版全版 )



Copyright © 1986 - 2022 Jiangsu Sunshine Group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阳光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苏ICP备15018739号-2

苏公网安备 320281020005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