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企业转型升级的江苏样本

2013-03-15 作者: 来源: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12日讯 全国人大代表、悦达集团董事局主席陈云华、全国人大代表、阳光集团董事长陈丽芬、全国人大代表、中南控股集团董事长陈锦石今日做客“中经两会之夜--企业转型升级的江苏样本”访谈节目。大家现场剖析企业转型升级的江苏样本和关于中国企业“走出去”等问题。

文字实录

主持人:各位观众大家好,这里是中国经济网2013聚焦两会特别节目,中经两会之夜。江苏经济的快速发展或许有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特点,然而,对处于转型期的中国而言,无疑具有特殊的借鉴意义。今天我们节目的主题是企业转型升级的江苏样本,中国经济网借此机会特别邀请到了参加两会的江苏企业家代表,就企业转型升级和大家聊一聊,接下来我们为大家介绍一下,今天光临我们本次节目的几位嘉宾,他们分别是:全国人大代表、悦达集团董事局主席陈云华先生,欢迎您。 [03-12 20:24]

陈云华:谢谢。 [03-12 20:26]

主持人:这位是全国人大代表、阳光集团董事长陈丽芬女士,欢迎您。 [03-12 20:27]

陈丽芬:谢谢。 [03-12 20:28]

主持人:这位是全国人大代表、中南集团董事长陈锦石先生,欢迎您。 [03-12 20:29]

主持人:非常欢迎各位代表在帮忙之中莅临经济日报和中国经济网与大家一同交流。我们今天的代表都姓陈,国有大中型企业在经济领域中占相当大的比重,有的地方则是民营企业蓬勃兴起。而江苏的经济发展有个特点,就是国有企业、民营企业都发展的有声有色。这一点,从全国人大江苏团的代表名单中就可以看出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格局?几位企业家能不能先给我们介绍一下?女士优先。 [03-12 20:31]

陈丽芬:本身我们国家在计划经济的时候是以国有企业为主,改革开放以后乡镇企业开始崛起,特别是江苏,乡镇企业说起来我们江苏是跑在前面的,所以现在企业的结构来讲,可能就是民营企业,因为乡镇企业到2000年左右大家都转制了,成为民营企业,江苏的基础也是比较好,所以说现在的结构是国有企业跟民营企业参半,是这样的格局。 [03-12 20:32]

陈云华:我们江苏,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发展的很好,像民营企业阳光集团也发展的非常好,所以我们江苏企业中全国人大代表当中都比较均衡,不仅仅是国有企业发展,民营企业发展的更好,我是这样认为的。 [03-12 20:33]

陈锦石:几乎和两位相同,但是我们在改革开放初期阶段,江苏的经济支撑主要是国有企业和乡镇企业,不断地改革,改制转型,这二三十年来我们江苏省委省政府一直对民营企业扶持力度比较大。 [03-12 20:34]

主持人:确实如三位嘉宾所言,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开启了高速发展的时期,国有经济、民营经济都获得了极高的发展动能。然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袭来,寒风阵阵,一些企业很快遇到了危机,原来高速发展时期积累下来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你们的企业有没有遇到类似的危机? [03-12 20:35]

陈云华: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的公司,我的公司叫江苏悦达集团,地点在江苏省盐城市,是经济发展比较快的城市。我们有制造业、能源矿产、还有房地产等等一共6个板块,在金融危机世界经济低迷的情况之下,在我们国家遇到很大压力情况之下,我们突破了很多困难,还是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去年达到了883亿,快接近900亿。其实我们所有企业都遇到了很多困难,是过去金融经济危机带来的影响,还有包括国民经济转型升级调整的影响,还有包括发展当中碰到的矛盾和问题,但是我们一一排解了,所以影响是有的,但是关键我们有一种什么样的信心,有一种什么样的办法去化解发展当中的危机和矛盾。如果碰到矛盾和危机,不建立信心,这个企业就发展不好,所以面对金融危机最主要的是要有信心。 [03-12 20:36]

主持人:陈主席谈到信心,温总理也说过信心比黄金还重要,陈总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03-12 20:37]

陈丽芬:应该说全国的企业都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这是肯定的。因为我们不是生存在真空中,阳光也是有几个板块,我们是纺织制造、药业、生态农业,另外还有新能源等6个板块。在金融危机大环境下,多少都受到了影响,但是像刚才陈董说的一样,我觉得发展企业是我们企业家的责任跟义务,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遇到什么样的危机,作为我们经营者来说,首先就是怎么样让企业稳定生产,同时在我们的一种理念上,最重要的要怎么样承担起社会责任,对员工的保障,企业几十年来我们也得到了各级政府的关心支持,不管什么样的危机和困难,我们都要挺过去,把这个企业做好。我总是觉得虽然有危机,但是好像是很正常的,也并不觉得特别困难,换句话说,也是一个信心,还有这个责任,这两个是最重要的。在这个当中机会总是会给有准备的人,在危机来临之前,企业现在已经走向国际化阶段的时候。我们提前也做好了一些调整,市场的调整,包括企业内部怎么样练内功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所以虽然遇到了危机,感觉到有一定的压力,但是我们还是比较平稳的度过了这样的危机,虽然后金融危机的时代下没有消除,我们还有一些准备来应对,总体来说,我们还是很健康的在发展。 [03-12 20:38]

主持人:陈总是女中豪杰,面对危机坦然面对。中南主要是集中在了建筑工程行业,面对危机有没有什么特点? [03-12 20:39]

陈锦石:我刚才说江苏是属于转型升级的样板,应该这么说,我们在这30年里边面对了三次危机,在93年到95年,2000年一次,2008年是一次,企业在危机当中不断成熟。中国的企业比较理性,再加上需求量还是比较大,要使企业真正从危机当中难以自拔的话,那无非就是经营不善,实际上我们作为四个产业的集团:房地产集团、建设集团、土木集团,还有工业集团,我们要正确面对,认真谋划,还基本是安然度过。 [03-12 20:41]

陈云华:正如纺织行业的陈总说的,我们2012年是冬天,一个是棉花价格不稳定,还有出口价格不一定,还有市场因素,包括贸易保护,再加上我们生产的成本在不断地上升,尤其是用工的成本不断地上升,包括海外东南亚国家,他用工的成本比较低廉,而且棉花的价格比较低廉,所以我们有了冬天,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怎么办?首先要保证这一块能够生存下去,纺织集团自身要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要靠创新,科技,转型度过这个冬天,才能往好的方向发展,企业自身一定要把转型升级放在首位。 [03-12 20:42]

主持人:大家觉得哪些问题是我们长期积累下来的问题呢? [03-12 20:44]

陈云华:我们的企业发展过程当中,工业真正起步也就是在几十年当中,所以我们国家的企业有很多的不足、矛盾、问题,我们国家的企业,尤其国有企业在发展当中没有把它当作重要的问题,比如说企业的科技进步,企业创新,高度重视企业的研发,高度重视科技进步,这是我们存在的不足。比方讲,像有的企业销售收入占30%以上份额,我们国家才到5%,最高18%,20%,这个水平,在科技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所以说在竞争当中,尤其是在危机来临之后,我们就遇到问题了。还有,我们已经感到人才非常匮乏,我经常讲,人才高度决定了企业的高度,你什么样的人才,什么样的企业,但是往往我们会说很多企业在人才的引进,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和世界上的知名企业还是有点差距。比方讲,同样搞汽车的,我们合作伙伴,人家也是国企,也是民族工业,但是他的研发团队特别强,他有很多人才,我们国家制造企业没有这么强大的团队,我们人才的重视程度不够。当然我们的企业家也都意识到人才非常重要,重要的就是把人才培养使用,这是发展企业根本的因素,我们的差距主要体现在这里。 [03-12 20:45]

主持人:陈主席谈到了科技创新的问题,还有人才方面的问题,二位有没有什么补充? [03-12 20:46]

陈丽芬:我也有同感,在我们企业高速发展将近30年,确实对企业后续的发展肯定会留下不足,我在想,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科技创新这个肯定是企业生存发展最基本的一个条件,现在高速发展的一个企业中间暴露出来的问题,就是人才紧缺。任何事情不管是产品,技术,管理这方面的创新,说到底最重要的还是人才,由于企业发展迅速,膨胀也比较快,人才队伍的建设跟不上,也不是说不重视,其实每个阶段我们都是不断地引进人才,用好人才。接下来还是怎么样千方百计的引进,培养和留住人才,这是企业要放在首位的一个工作,并且怎么样以人为本,把企业所有员工的基本素质怎么样提高,才能确保企业能够健康的生存发展。 [03-12 20:47]

主持人:刚才我们听了二位讲了问题,都比较有同感,我想三位企业家应该说除了自己的企业关注的很多,其他周围的企业看的也应该是数量很大了,您从自己的切身感受和对周围一些企业的观察来看,为什么有些企业在面对危机的时候会一蹶不振,而有的企业会比较平稳的度过寒冬,您觉得差别主要在哪? [03-12 20:48]

陈锦石:这取决于你的反应,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你首先了解市场发生变化了,企业怎么面对它?从你的人才结构,产品,但是有些东西不是短时间内解决的,更重要你的应对措施。我认为最突出的还是企业的管理问题,同样的技术问题,人才问题,还要结合企业的管理问题,企业管理不善也是很重要的问题。 [03-12 20:49]

主持人:可能在原有发展模式之下,这种高速的发展过程中就忽视了,觉得我的管理水平没有提得很高,但是在大环境大背景下依然可以发展的很快,这个问题就忽视了。 [03-12 20:51]

陈丽芬:所以有转型升级了。 [03-12 20:52]

陈云华:你讲的这个问题,为什么有的企业在危机到来时他能够平稳的过冬,很好的发展,为什么有的企业一蹶不振呢?坦率的讲,我就要求我们的员工在看一本书,那里面提出来怎么把企业搞好,就记住12条就可以了。刚才陈总也讲了,金融危机来的时候,你就应该知道危机来了,我们怎么应对,这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最重要的几条还是要把握住,有信心,你要加强企业内部的管理,你要重视科技创新和转型,比如说诚信,如果我们每个企业都能做到这样,把这个牢牢地把握住,不管什么时候,底线不能动摇,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他仍然是能够很好发展的,如果没有这几条,你企业再好的环境,也会做失败的。 [03-12 20:53]

陈丽芬:我也这么认为,你作为一个企业家必须要有危机感,在大好形势下,也要想到会有危机来临的时候,还有更重要的怎么样艰苦创业,并不是说在初期艰苦,即使发展到鼎盛时期,那个时候更要坚持艰苦创业。 [03-12 20:54]

主持人:这就谈到我们今天的主题了,所谓企业转型升级,在面对危机的时候,我们走上这条道路,三位觉得这种转型升级在多大程度上是一种被逼无奈的选择呢? [03-12 20:55]

陈丽芬:我觉得主动成分应该要大于外部的压力,起码说60%是主动的,我们一直在想,企业怎么样不断地进步前进,作为在地方上比较有影响力的企业,也是经常排在前面的龙头企业,你始终有一个警示,我要跑在前面,怎么跑在前面,当然就是改变自己。首先要适应外部的环境,你能够在国内国际上有一定的竞争力,所以创新也好,转型升级也好,很大成分上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去转型。现在一直在提转型升级,作为中国现在目前的情况,确实是如此,譬如说在长三角那一带用工比较紧张,用工成本也是不断上升,特别像纺织服装劳动密集型企业,你怎么样确保企业能够生存、盈利、发展,你肯定必须考虑到怎么样改变它,一开始的时候,我们是产品不断地更新换代,然后现在你企业本身的一个内在发展的潜力怎么样挖掘出来,就是要抓性,像纺织服装是这样子,之前我们已经有了制造业,我们技术上已经国际领先了,然后就考虑怎么样更进一步的发展,首先想到了要发展高端品牌,所以说在制造上我们产品要走高端。接下来,其实一个企业,我认为以后要长足发展,必须要有自己的品牌,品牌你必须得建立终端市场,中国是制造大国,在整个产业链中间他的价值还是说比较低,甚至我们说整个价值链是10到20%的价值,80%到90%是属于在研发,零售终端,接下来我们的企业必须打造自主品牌,中国的品牌在国际上还是没有被认同,特别是我们现在还没有真正地世界品牌。我们要走上国际,要做自主高端品牌,其实也是印证了现在的转型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样的潮流,所以我是觉得转型升级60%是企业发自本身内在的东西,当然还有外部的环境,如果你不转型升级,特别是长三角,我们制造业肯定会萎缩,所以说原来我们以制造业去带动品牌的推广与创建,回过头来今后肯定是以品牌为主导,倒过来支撑我们的制造业。但是制造业肯定不会消失,我们怎么样让制造业健康的生产下去,肯定要完善我们的产业链,然后使得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间,我们肯定在这一方面要持续地确保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改变,去升级。 [03-12 20:56]

主持人:陈总讲到了品牌战略的思想,也就是中国打造自己强势的品牌,来提升转型升级这个质量。那么作为陈董来看,您觉得是不是也体现了危机恰恰也是一种转机,给我们企业带来了更强的推动力? [03-12 21:00]

陈锦石:这应该是相辅相成的一个关系,危机来了之后总要面对现实,迎接它,你不能回避,逃避不行。像我公司转型升级,从初级阶段看到市场前景很好,有勇气不断去发展,投资,不断扩大市场,但是通过一次一次的危机以后,自己也在思考,什么样的企业在危机当中能够悄然度过,什么样的企业遇到危机就会破产。市场永远是竞争,市场还是有的,永远有市场,永远都倒闭的企业,这两个关系你怎么处理好,你树品牌也好,抓管理也罢,归根结底还是在你的转型。我们对技术品牌产品的转型升级,我们对体制机制制度进行转型升级,从今天来看,凭我的感觉一个成熟的企业,转型升级处理的好,还是适者生存。另外一个角度,你转型的好,中国市场比国外市场需求量大,所以在这个解释上,不管什么样的调控,他还是有市场。其实房地产调控只因为太火爆,它才调控,所以如果不调控,反而要拉垮国民经济其他产业,你只要面对他,把产品控制好,把价格控制好,市场还是有的,这个还是要靠转型升级,转型升级覆盖的是一个企业的方方面面。 [03-12 21:01]

陈锦石:是个系统工程。 [03-12 21:03]

主持人:虽然说转型升级看起来就四个字,他里面还有很多的痛苦。 [03-12 21:04]

陈锦石:我们发展了之后就是改革,改你的思想、行为、方式方法,肯定是痛苦的。 [03-12 21:05]

主持人:他要突破很多原有大家习惯了的增长模式? [03-12 21:06]

陈云华:其实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一个是危机来的时候,你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江苏为什么能够发展的比较稳定健康呢?我赞成陈总的观点,江苏的企业60%以上他是主动的应对挑战,我们始终要积极准备着,我们有这种理念,所以江苏没有出现大起大落。被动的转型有两个方面。一,他知道痛苦,吸取教训,牢牢记住,再这样要死掉的,我今后一定要主动的迎接挑战,而不是被动的,但是往往有些企业被动了以后,根本就走不过来,而危机来了以后,他一被动,老是走传统管理的办法,传统的产品,传统的思维,他转不过来就死掉了,他认识到这个教训的惨痛,而且铭记在自己的心中,他才能重生。 [03-12 21:07]

陈丽芬:其实转型升级现在是一个概念,或者它确实是企业现在在走的路,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企业特点,做得方法是不一样的。刚才陈总说的,他们公司也是这样,其实我们公司之前也是这样,我们也有创新。包括以后,我们一直在应变,我们怎样以创新和变化来迎接市场,所以市场是一个前提,不管是有危机也好,没有危机也好,如果你有新的产品,有影响力的品牌在市场上,那你永远就是胜者。 [03-12 21:09]

主持人:在几位看来,转型升级最大的障碍主要有哪些?如何克服? [03-12 21:10]

陈丽芬:我还是认为人才的紧缺是短板,如果有了人才,再加上经营的决策,或者我们的发展战略思路,有一个团队,有一个高层次的人才在运营的话,转型升级也好,企业创新也好,国际化也好要实现并不困难,最核心的一点就是人才。 [03-12 21:12]

主持人:刚才她也讲到劳动密集型产业,如果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员工在理念上不能适应转型的要求,那么转型的实践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影响。如果员工无法适应企业的转型升级这一变动,企业高层应该如何以人为本?采取什么样的人才战略? [03-12 21:13]

陈丽芬:有不同的方式,首先从环境上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环境,给予生活上的方便,最主要的还是要不断地学习,培训,提升他们,改变他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理念,改变他们价值观。像学习培训是在我们公司常规管理中间是不变的,比如工人较多,文化的普及,很多人都是初中生,然后普及高中,对于技术人员我们常年有生专,专生本,特别在高级管理人员的培训上也开办了一些培训班,首先让他们接受一种新知识,然后再管理水平,在经营理念上有改变和提升。最重要的营造学习的氛围,大家在学习的环境下,根本感觉不出来这是危机,好像有什么问题,市场上有什么情况,大家都会想办法去应对,不管是在危机也好,还是企业提升也好,都是有效的途径。 [03-12 21:14]

主持人:谈到人才,当前中国正在经受用工荒与就业难的双重煎熬,暴露了我国用工政策的诸多不合理之处。要缓解这种结构性的用工荒,企业业面临着转型问题,请问江苏的企业是如何面对用工荒期间的转型问题? [03-12 21:15]

陈锦石:有三个方面,像我们作为建筑工人,施工条件、休息环境,工资待遇只要能保证,比其他企业强一些,不存在用工荒。第二普通工人和管理者是不一样的,我们要解决问题的根本是在管理,管理上主要的是思想和观念问题,我们很多是靠红萝卜加大棒,辅导他,引导他,要不我们就在淘汰上做文章。 [03-12 21:16]

主持人:很多专家都认为,中国低劳动力成本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大家怎么看待这种趋势? [03-12 21:17]

陈云华:中国经济发展人家说人口红利一个是用工充裕,还有用工成本比较低,现在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用工成本的增加,如果说不考虑这样的问题,老是依靠劳动力低成本,那你这个企业也是做不的大,实际上我们有非常好的理念,我们的发展三句话,一为国家做贡献,我们也交税收,能够提高我们的创新能力,由制造作为创造;二为社会做贡献,就是我们不断地把企业发展好,有不断新的品牌出来。还有要为员工着想,我们有3万多名员工,一定要做到让3万多名员工感到安全,他不担心企业将来会不好,会破产。要让他们有幸福感,企业的文化和氛围。还有一种自豪感,所谓自豪感就是我在悦达工作,不仅有好的岗位和平台,而且我的收入不断增加,所以我每年都给员工增加工资,为什么?因为企业每年都在发展,我赚到的钱干什么,一方面用于发展,一方面要改善员工的社会条件,如果只让员工干活,不给员工应得的待遇,这个企业是发展不起来的。所以说随着用工成本的增加这是必然的趋势,但是在发展企业的过程当中,一定要为员工多做考虑,尽管员工的工资增加了,使公司的经营成本增加了,但是经营成本增加了,我们会想其他的办法,比如加强管理,提高我们产品的附加值,赚更多的钱,使我们的产品走向国际市场,所以中国的企业随着用工成本的增加,这是普遍的问题,但是不要害怕,首先你发展企业就要为员工着想,第二成本增加了以后,我们从其他方面来增加企业的效益。 [03-12 21:18]

陈丽芬:对,人口红利时代肯定是过去了,我们也遇到这样的问题,作为企业来讲社会责任肯定是我们要承担的,首先要对国家有贡献,要交税。同时要确保产业能够在我们国家还是健康的维持下去,同时确实要对我们的员工负责,我同意陈总的观点,我们还是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但是存在现在的用工荒,劳动力成本上升,你怎么办?作为我们经营企业的企业家来讲,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现在就是在考虑,研发和营销可以在本部,中间的制造业劳动力密集的环节我们适当的转移,我们向西部地区,内地去转移。假如企业面对各种各样环境的变化,如果不动的话,肯定是等死,所以企业要应对这些问题,像劳动密集型企业要么就是转移,除非你要转行,就没有问题,如果你不转行,还是坚持这个产业要振兴,要坚持下去,也要想办法转型,不然我们很难在国际上有竞争力。同时,尽可能在原有基础上,譬如我们现在第一提高效率。第二,提高自动化程度,提高信息化程度,这样来减少对用功的依赖,之后就提高效率,又确保了工人的工资每年增长,我每年增长10%,虽然我们中国CPI还是控制的很低,但是我们要提升员工幸福感,还是要增加工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也说了,围绕两点,一个经济发展,一个保障民生,作为经济发展我们有责任,作为保障民生,我们拥有很多的员工,也要作出自己的贡献,所以我们要千方百计提高企业的效应,提高创新的水平。 [03-12 21:19]

主持人:陈总刚才提到增长率好像跟江苏全省GDP的增长率保持在同一个水平线上,而且我刚才也从陈董的发言当中体会到了,咱们梳理问题的时候,是人才、创新、管理,其实要解决问题,也是要从这几个角度,刚才谈了人才,科技创新在过程中是不是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跟人才也有关系,科技创新之后,在用人方面也会有相应的变化,几位怎么理解? [03-12 21:21]

陈锦石:我认为基本的员工需求是要面对现实的,不断改善环境,让员工能够稳定下来,更重要的人们还在加强管理,还是在基础创新,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像我们现在也有5万员工,在建筑上开始提出来,建筑工业化,施工叫机械化,这是我们率先组织的,机械化了以后减少劳动的强度,减少用工量,从工业化以后就提升了员工的劳动环境,就改变了。原来在工地上做,现在变成工厂,我们在全面推这些事情,包括我们的房地产,员工工资一定要适应市场,甚至要始终高于市场,我们在其他方面降低成本,这就叫管理,利用管理手段降低成本,确保员工基本保障,这就是我们的理念。 [03-12 21:22]

主持人:人才,科技创新,管理其实这三方面也都是相辅相成的,刚才听了三位的介绍,发现了一个特点,似乎我们现在的企业都在转型升级过程当中比较重视多元化,所谓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那么,极为企业家是如何把握专业化和多元化这个度的呢? [03-12 21:23]

陈云华:我的企业是多元化的企业,产业还是比较多的,企业多元化有它的好处,叫条条大路通罗马,东方不亮西方亮,当初我是这样理解的。但是后来我慢慢体会到,过度的多元化也不行,多元化一定要突出自己核心的东西,比如我们悦达的6大产业当中,主业是什么?主业还是要把制造业发展好,为什么要发展好?因为制造业面宽,提供的岗位也是很多的。第二,为什么要把制造业放在前面,因为制造业是我们国家的根本,中国的制造业发展的很快,但是制造业量很大,水平还有待提高,但是我们在发展制造业当中,我们不仅仅是把量做大,而且要把水平做上去,我们产品很好,科技含量很高,所以还是要把制造业发展好,制造业怎么发展好?就是要靠科技进步,靠人才。比方悦达现在有两家上市公司,一定要搞出名堂出来,一个公司就是传统的纺织产业。传统的纺织产业怎么来提高它的竞争力,提高它的附加值,有传统的模式肯定行不通,刚才陈总讲大品牌是非常重要的方面,但是关键是看产品的质量怎么样?所以我们有纺织研究院,把世界上一些知名纺织的专家聘请到这来工作,开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我们马上就要面向全世界的市场。第二方面,我们在新材料的引进上,也是始终不渝的搞下去,我们悦达集团以新材料为主,我们材料比较新,性能好很多,我们用开发的新材料制造汽车的电池,那会是根本的变化,现在汽车的电池会颠覆整个汽车产业,颠覆传统电池的技术,所以说你有了这些东西,始终坚定不移的往前走,不管遇到什么难题,哪怕是999次失败,还有一次机会,一定要坚定自己,把自己的事情做到底,这就是我们应该要有的理念。 [03-12 21:26]

主持人:您二位怎么看? [03-12 21:28]

陈丽芬:确实多元化是我们企业共同的特点。企业在整个成长过程中间,也是在不断地探索,怎么样会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回过头来去看经历了30年发展的风风雨雨,回归主业,重视实体经济的发展,我觉得还是最关键的。现在看起来,回归主业,做强做优可能会更有优势。特别是我们最主要还是以毛纺服装这个产业链,做成自主品牌,所以接下来我们还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产品、品牌、标准、国际化为目标,我们的终极目标是打造中国自主高端的世界名牌,我认为这才是中国的企业应该努力的方向。 [03-12 21:32]

主持人:除了多元化,我们发展还有一个化,近些年也很受关注,那就是国际化,很多中国企业已经习惯于勇敢地走出国门,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然而最近,一些贸易摩擦也接连袭来。几位企业家认为中国企业应该如何应对复杂的国际竞争环境? [03-12 21:34]

陈锦石:国际化越来越大,这是必须的趋势,我们有三个趋势,第一,投资到国外去,搞经营管理。第二,引进国际化管理水平。第三,引进国际人才。 [03-12 21:35]

陈云华:国际化我觉得是中国企业必然的选择,对很多企业来讲,你要成为世界有名的企业,国际化这个步子一定要走。走国际化道路的时候,首先早期来讲,国际化一定要把握最关键的东西、最关键的原则。第一,要考虑什么时候确实需要走出去,不是为走出去而出去,我走出去的目的是什么?走出去干什么事情?对我们公司发展会有什么影响?要把它考虑清楚。第二,你走到什么地方去?这也非常重要。你这个企业如果发现走错了,本来要走到南美,你走到中东去了,那完蛋了,很多企业到中东了,包括利比亚,叙利亚这些地方,很多企业在那些地方遇到很大的困难,所以你走到哪里去也非常重要,首先要选择这个地方政治比较安定,社会比较安定,老百姓比较讲诚信,就到这个地方去。第三,不是简单的走出去,走出去还有人才,不仅仅是要懂语言,还要懂国际交往的规则,你有了人才才能走出去,知道这个地方的政策是什么?这些东西都要准备好,才能走出去。到了一个国家一定要遵守法律法规,认认真真的当作自己的事情做,不能搞投机取巧,更不能搞歪门邪道,如果让人家抓住了就不行了。 [03-12 21:36]

主持人:应该说国际市场的环境更加复杂,竞争更加激烈,如果没有转型升级练就的内功,风险自然就会很大。几位觉得如何去判断一家企业的转型升级是否成功?有没有什么标准? [03-12 21:37]

陈丽芬:我觉得作为国际化来说,第一是必然的趋势,也不是说你去选择的,经济全球化,现在所谓的地球村,其实我们整个中国就生活在国际的大城市中间,不是说你要选择国际化就国际化的,关键我们要去占领国际市场是最重要的。里边的关键是首先要掌握标准,之前一直说一流的企业做标准,二流的企业做技术,三流的企业做产品。我们以前是做产品,现在技术上已经保持领先了,最终我们是要做标准的国际化,特别像我们毛纺拿了ISO国际标准,我们掌握了纺织产品的话语权,当然不是每家企业都有这样的能力,所有的产品都有技术创新,产品创新,都是走在前面,标准也是我们来制定。像陈总说的一样,我们走出去要遵守国际上的规则,都是要掌握,这是必须要做到的,归根到底还是人才的问题,我们通过人才了解外面的世界,了解外面的技术,了解这种标准。回过头来,我们自己制定这个标准,要让大家来接受,所以最终中国的企业成为国际化的企业,其实不是一个问题,凡是生存下来的企业,他都是国际化的企业,但是你这个企业在经济全球化态势下面能够生存多久,能不能发展,就看你企业是不是不断地创新、进步,我们企业最终的责任是不断地保持国际地位,这样中国企业才能长久的生存发展。 [03-12 21:38]

主持人:能够经历更严峻的考验和竞争,也是转型升级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 [03-12 21:40]

陈云华:转型升级没有统一的标准,但是你要做到这几条就成功了,比如说确定你的企业创造什么东西。第二,创造出来的东西市场的认知度认同度怎么样。第三,制造新东西的时候,你的制造成本怎么样?成本比原来还低。第四,转型升级的成功大家都非常关心环境,你这个新东西对环境是保护还是破坏,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企业转型升级成功了,没有统一的标准去衡量,但是最起码这四条你做到了,我想就算是成功了。 [03-12 21:41]

主持人:我想也问一下陈主席,作为国企来说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能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怎么体现国企在国民经济当中的地位和作用,尽到他的社会责任? [03-12 21:42]

陈云华:国企确实在转型升级当中作出表率和榜样,因为我们得到了党和政府和社会更多的关心和支持。首先要探索,我怎么来创新升级,转型升级有好多思路,比如我就提出几个转型,一个是要数量扩张型的转型,你销售的东西越多,大,质量怎么样?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进行转变。由传统科技向科技创新型转变,作为国有企业来讲,你一定要注重科技进步,要重视人才来实现你的转型升级跨越,国有企业还是占比重很大的,我首先自身要把转型升级做好了,做好以后给我们其他非国有经济主体做个示范,我们是这样转型升级的,人家会向国有企业学习转型升级的办法,如果老是觉得自己了不起,那就不行了。[03-12 21:43]

陈丽芬:我是这么觉得,虽然可能在大家的心中,有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或者其他股份制企业这样的性质,但是作为我们企业本身讲起来,我们不会觉得他们是国有企业,我们是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他们的责任比我们更大一些。所有的企业应该去共同的发展,我们都要走在前面。转型升级也是一个概念,我们也是提出了三点。第一,以技术创新为重点,推动转型升级。第二,以创建品牌来促进转型升级。第三,整个制造业的自动化,信息化来带动企业转型升级,我想最终在转型升级的大潮中间,我相信所有的企业都会积极的走这条路,作为我们讲起来,不会指望着老大哥去带领着我们才去走,我们会主动去走,我觉得是共同的责任。 [03-12 21:43]

主持人:我们今天现场还来了一些记者朋友,他们都表示说有点着急了,想给嘉宾提个问题,大家自报家门。 [03-12 21:45]

现场记者:您好,大众证券报的记者,我向陈锦石董事长提问,您的奋斗史就是一个转型史,像中南这种打包拿地的模式,地区复制的空间还大吗?因为信托都开始往外收紧了,您接下来怎么转?还是说这个模式可以继续做下去? [03-12 21:46]

陈锦石:这个里面可能误读,没有打包两个字,房地产市场还是不错的,企业要生存必须面对现实。 [03-12 21:49]

现场记者:我刚才说打包是别人总结的。 [03-12 21:51]

陈锦石:我们有四个产业集团,然后单方面站在房地产集团来考虑,可能是吃亏,或者感觉是有压力的,如果你能利用房地产,利用这个资金带动其他的产业同样发展还是有利的,但是打包拿地是不存在的,我做工程是用合法做工程的办法。 [03-12 21:52]

现场记者:我是经济杂志社的记者,问题给陈总,我们看到中南从原来您所讲的造楼再到造城,在这个过程当中,您能不能就提高城市的运营能力、产业对接给我们细化一下新型城镇化里面产业对接问题?产业对接不是很到位的话,就会出现空城,我看一份材料,您现在做一些提高城市综合运营能力的加强? [03-12 21:53]

陈锦石:城镇化和农村现代化发展,城镇化离不开农村现代化,我们是做建筑起家转为四大企业集团,带动着房地产,我们把四个集团形成一个优势到一个城市,给你造城,从造楼到造城是这么形成的。城市是多元化组成的,规划形态也是多元化组成的,你只要对这个城市的评估,策划,要看人口情况,需求情况,或生活条件的因素来规划好,只要规划的好,不存在像刚才你说的问题。 [03-12 21:54]

主持人:最后一个提问机会。 [03-12 21:55]

现场记者:我想问悦达集团陈云华,陈总,刚才提到公司一定要把新材料产业做到底,咱们发展的方向和未来规划是什么? [03-12 21:56]

陈云华:我刚才讲到我们公司也发展新材料这个产业,新材料是什么新材料?2010年有一位学者欧洲人引发出来了新材料,他就获得了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我们江苏的小孩他也搞了创作,我就发现了人才,去做成面板等等很多方面,包括军事,工业,生活当中需要的东西,这个产品的质量是最好的,所以我们就抓住这个事情全力以赴的推进。第一步,把小型工厂引进出来,石墨烯变成新材料,这样连续好几个新产品出来了。把人才能够紧紧地纳入公司当中,我们从石墨烯到新材料这个跨越能够完成,这个完成对国家的制造业升级,产品的升级有很大的贡献。 [03-12 21:57]

主持人:好,记者提问环节就到这里,我们聊了很多,节目最后三位嘉宾每个人用一句话概括一下在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江苏样本最大的启迪是什么? [03-12 21:58]

陈锦石:它能够健康稳定发展。 [03-12 21:59]

陈丽芬:我觉得坚持以社会责任为重,以人为本,才能发展企业。 [03-12 22:00]

陈云华:它会使企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03-12 22:01]

主持人:确实,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以服务经济为主体,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以现代农业为基础,扎实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应当说江苏已经行进在路上。调结构促转型,向现代产业体系要生命力要竞争力,各地也是目标明确,路径清晰。我们今天的中经两会之夜就到这里,非常感谢各位嘉宾和记者朋友的光临。最后要说一下我们的口号:“中国经济网,传递有价值的信息”,我们下期再见。[03-12 22:02]

(转载于中国经济网“中经两会之夜”)



Copyright © 1986 - 2022 Jiangsu Sunshine Group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阳光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苏ICP备15018739号-2

苏公网安备 32028102000577号